
1996年4月,学生在做解剖鲫鱼的实验时,无意中将一块鱼的体壁掉在实验室的拖布下。几天之后,移开拖布时,发现鱼的体壁只剩下了骨骼,周围有许多鼠妇(也称潮虫)。我们推测:鲫鱼体壁上的皮肉一定是被鼠妇吃掉了,由此我们便萌生了模拟当时的自然环境制作动物骨骼标本的设想。我们首先选用青蛙和蟾蜍做实验,经过1年多的反复实践,一个个造型自然、优美的青蛙骨骼标本制作成功了。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。
1 条件
(1)制作时间:每年的5~9月最佳。如果温度和湿度适宜,全年均可;(2)适宜温度:10~25℃;(3)适宜湿度:空气湿度50%~80%,玻璃缸内环境湿度保持在80%以上。
2 材料准备
(1)采集青蛙(或蟾蜍);(2)招引鼠妇(也称潮虫,无脊椎动物门,甲壳纲,鼠妇科。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。杂食性动物),饲养起来,备用;(3)用具:玻璃缸、沙土、碎布条;(4)药品:0.5%氢氧化钠(或汽油、乙醚)、0.5%~1%过氧化氢(或1%~3%漂白粉水溶液)、透明漆(或白胶)。
3 制作方法
(1)处死青蛙:用探针彻底破坏青蛙(蟾蜍)脑和脊髓,随即按自然蹲坐姿态整好型,再放置4h左右。
(2)鼠妇啃食:把整好型的青蛙(蟾蜍)放在盛有湿沙土的玻璃缸内,在其上放些湿的碎布条,向玻璃缸内投入100只左右的鼠妇成虫或幼虫,让鼠妇自然啃食青蛙(蟾蜍)的皮肤、内脏、肌肉大约10~12天。在此期间注意让碎布条和沙土保持湿润。10天后开始注意观察,如皮肤、内脏、肌肉已被鼠妇啃食干净即可。
(3)整理标本:除去青蛙(蟾蜍)骨骼上剩余的肌腱等。
(4)脱脂、透明、涮漆、装架、贴签(按常规操作)。
4 注意事项
(1)用玻璃缸便于给鼠妇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,利于保湿,防止鼠妇爬出。
(2)整型后应放置一段时间,让青蛙冷却,使已经整好的型态保持固定。
(3)处死青蛙时勿用麻醉剂,以免毒死鼠妇。
(4)用新鲜的青蛙(蟾蜍)材料易被鼠妇啃食,而且啃食时间短。
(刘春悦等 生物学通报 1998年第5期)